曾几何时,地处我国中部地区、倚靠长三角的安徽省合肥市,区位优势一直没能得到很好发挥。“有朝一日春雷动,得会风云上九重。”2005年,合肥实施“工业立市”重大战略,GDP迅速崛起,继2020年突破万亿元后,2021年又增长到1.14万亿元,10年累计增幅213%,在主要经济强市中位居全国前列。
合肥为什么能发展得那么快?蜀西湖畔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拥揽“人造太阳”的“科学岛”、拔地而起的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默默诉说着城市迅速发展的“明码”:科技。
剥开繁华鲜亮的外衣,一组数据把答案指向另一种可能——近10年来,合肥平均每年新增人口约20万人,其中中职留肥毕业生约1万人,高职留肥毕业生约6万人。也就是说,每新增3人中就有一名是职校毕业生——职业教育及时为区域发展提供了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是合肥市经济高速发展的“密码”。
高位推动增强职教吸引力,满足城市不断增长的人才需求
引进京东方、合资建长鑫、吸引蔚来、牵手比亚迪……无论何时,站在合肥的街头巷尾,与当地人谈起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总能听到他们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一段段传奇的故事,身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纵横交错的道路仿佛成了最有力的印证。
繁华的景象投在合肥市教育局职成处副处长戈弋深色的眼眸里,却让他的心里多了一层隐忧。一家家企业、一条条产业链,背后是海量的用工需求,然而我国技能型人才缺口仍然较大,“工业立市”的合肥自然面临同样的问题。
举一纲而万目张,合肥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大手笔”一个接一个:
——出政策,擘画发展蓝图。——聚资源,组建由市政府主导的合肥市现代职业教育集团。——调布局,探索“一县一校、一校一品”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水到渠成花自开。打破“就教育论教育”的局限,从行政、经济、社会等方面积极推进育人成效,结果也就呼之欲出——职业教育的“含金量”显著提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报名职业院校。
专业链主动对接区域产业链,满足城市不同岗位的人才需求
合肥是如何实现技能人才数量与质量的双提升,让毕业生不仅好就业,而且就好业?
菁菁校园里,合肥职院副院长周晓隆指着宣传栏上的“合肥市十二条产业链与学校开设专业对应一览表”,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合肥市12条产业链、行业龙头企业和学校开设的对应专业名类、就业率和本地就业率:“学校5年内本地就业率从35%跃升至60%以上,根源在于我们瞄准区域产业办专业。”
学校首先研究城市12条产业链里的岗位需求,并从中提取6—8种核心竞争力,列为专业的核心课程,再从学科体系中找出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这些专业基础知识加上素质拓展的选修课和通识课程,共同组成了一套精准对接岗位需求的教学内容。
依托产业办专业,并不是合肥职院一家独创,而是全市众多职业院校的共同选择。开设专业后也并非不顾社会发展一成不变地办下去,职业院校建立了专业随产业升级动态调整机制。
2021年7月,合肥入选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一个对标服务12条重点产业链,组建合肥市产业与教育联盟的宏伟计划正在徐徐展开。目前,合肥学院准备与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成立集成电路产教联盟,安徽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准备与科大讯飞成立智能制造产教联盟,皆已进入章程修订和协议阶段。
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一体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城市多层次人才需求
合肥首次在市域内统筹组织开展横向课题征集和认领研究工作,在当地职教界激起一池春水。有人直呼“这是打破了学校之间的藩篱”,有人形容为“企业出题,院校答题,真题真答,真解难题”,还有人说“这代表合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据统计,安徽省有高职院校75所,位居全国第7位,合肥有36所,占了半壁江山;中职学校255所,位居全国第10位,合肥有43所,约占1/6。可以说,合肥职业院校体量很大。为了满足学生接受高层次教育的需求,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2015年,合肥通过现代职教集团实行校校合作,19所中职院校推出“3+2”人才培养模式,念中高职可以读本科。2020年,合肥有序推进本科院校与优质高职院校联合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工作。
“实现人才培养的纵向贯通十分重要,同样,实现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和学术教育的横向融通,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更大的平台也不能忽视。”戈弋说,合肥将“政、校、企、行”等跨界要素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形成了命运共同体,使得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由“学校单体发力”走向“区域联体聚力”。
在搭建公共实训平台方面,合肥建成市现代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投资3.8亿元,占地48亩,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包括现代制造、现代电工电子等六大技术中心,3500个工位,与联合挂牌企业实训基地、职业院校实训室、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双创中心形成“四位一体”的实习实训体系。
在建立师资队伍成长体系上,2015年,依托合肥学院成立合肥职业院校教师能力发展中心,7年来共组织1400多名专业课教师暑期到企业实践锻炼,探索了“理论学习—企业实践—高端研修—教学科研实践—再学习提升”的职业院校教师培养模式,开启了政府主导、高校承办、校企联手大规模教师到企业实践活动的先河。此外,先后派选42名教师赴德国高端研修,为“双师型”教师理念的更新、技能的提高、学校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强化工学交替中,市财政每年投入130万元,持续推进现代学徒制全面开展,实现校企“招生—培养—就业”全流程合作。2021年,该市有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9所,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2所,试点校与99家企业联合开展62个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试点班级105个,联合招生招工2438人,校企共同开发课程74门,开发教材52种。
产业发展呼唤技能人才,人才提升推动城市进步。今年4月,合肥重点产业链“扩容”至16条,为切实增强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需求的适配度,合肥正着手制定《合肥职业教育服务16条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预计到2035年,职业教育供给将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匹配,“一产一链、一地一群、一企一校”的职业教育与16个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全面形成。
岁月奔流,长风浩荡。10年间,合肥实现GDP万亿元跨越,“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产业布局声名远播;10年间,职业教育伴随着城市发展,强势崛起,对标服务。从京东方、长鑫存储再到蔚来汽车,“龙头”企业处处闪现着合肥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身影,从电子信息、能源动力再到装备制造,新兴产业中彰显着合肥职校毕业生的智慧,真正诠释了“职业教育是城市高速发展的密码。”
河南正仁教育集团已发展成为集医学考试培训、实用技术、成人教育、技术研发、会计服务、图书出版等多产业多元化发展的企业。旗下“人民医学网”、“正仁课堂”、“云平台”、“职考大学”等多个项目正在稳步发展。
正仁教育集团始终果秉持诚信、协作、共赢的态度,推进行业创新,促进行业发展。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回馈社会,立志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品牌!
--------------------------------------------------------------------------------------------------------------------------------------
推荐阅读:
正仁教育集团丨平淡不平常,走进人民医学网教辅老师的日常【视频】
【声明:此文章内容由正仁教育集团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